目前分類:爸爸媽媽學的事 (7)
- Feb 25 Mon 2013 09:55
零食文化(馬偕小兒科--黃瑽寧醫師)
- Jun 22 Tue 2010 13:45
如何協助幼兒做好入小學的準備
1 培養良好生活態度與習慣,加強生活自理能力、應變能力。
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遠大於學校教育,若平日家長能注意孩子良好生活態度與習慣的培養,發展健全的自我概念,良好的人際關係,那將是將來孩子日後學校生活適應的本錢。
2. 奠定基礎學習能力
- May 29 Sat 2010 13:14
3思3方,教養不抓狂!
- Apr 13 Tue 2010 17:14
來讀弟子規吧!
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為了讓品德教育扎根落實,所以上學期開始便印行了《弟子規》的讀本,希望建立起品德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,可愛的孩子們在老師的一字一句解釋下,了解怎樣才算是孝順,孝順是教育裡的最基本,所謂”百善孝為先”,比方說: 「父母呼,應勿緩,父母命,行勿懶,父母教,須敬聽,父母責,需順承。」,父母呼喚的時候,要及時回答,不拖拖拉拉等很久才回應,父母有事交代,也不可推延偷懶,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道理,是為我們好,必經恭敬聽從,做錯事,父母的責備處罰,應當虛心接受,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傷心生氣。光是這短短一小則的孝順教育,就十分首要且必要,因為世風日下,社會資訊又過於快速爆炸,反而應該從最基本處進行孝順禮貌,並且唸讀學習弟子規,來端正品行、確立規範。
《弟子規》是清代李毓秀所著,依據其內容採用《論語》學而篇第六條:「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汎愛眾,而親仁,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」的文義以三字一句,兩句一韻編纂而成,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,來教導我們品格、次序與德行,由於它朗朗上口,孩子們在念誦時,十分容易定下心來,並且刺激腦力,增進記憶(4~6歲可是記憶的黃金爆發期喔),雖是古文,內容卻算淺白,也可豐富孩子美麗的辭彙語句,當然最重要的是配合班上的老師逐字逐句解釋,去確實明白可為、可不為的是非判斷、價值衡量,教導孝順、友愛、禮儀、信用、謹言慎行。
在每日園裡的唸誦、釋義、舉例,幼兒小小的純潔心靈可是漸進開始有孝順的輪廓,而禮儀德行也悄悄萌芽了呢!等年紀漸長,深植的規範就會拉引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前行,當然弟子規不是只有唸誦明瞭,其實爸爸媽媽也可以跟著幼兒一起共讀討論,來場閱讀與情感的交流喔!更重要的是,身為父母更應該以身作則來教育下一代,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結合,影響才能更深遠確立,也才有意義。
- Mar 17 Wed 2010 10:55
對付愛發脾氣孩子最有效的方法
許多父母會抱怨自己孩子的脾氣壞,稍不如意,就大發雷霆,他們很想尋求一種解決這種情況的方法。專家表示:孩子脾氣壞很大程度上與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關,也與父母的性格有關,糾正可參考下三個方面:
在發脾氣的孩子面前,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,表現出自我克制的氣度
說白了,孩子的脾氣是慣出來的。對於孩子無緣無故地發脾氣,作為父母絕對不能無原則地退讓。置之不理是比較好的處理方法。要讓孩子體驗到,他的行為根本不解決任何問題;觀察、瞭解一下孩子在什麼情況下發脾氣,針對孩子的想法,多與孩子溝通。這樣,他遇事時就會逐漸減少發脾氣的次數。
如何面對調皮的孩子,父母該做什麼呢?開始時,不要立刻限制孩子的活動。面對孩子,父母此時能做的也許只是需要一點點特別的關注。當你冷靜下來後,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,總有一個方法會見效的。
- Mar 17 Wed 2010 10:42
培養好習慣的宗旨:拒絕例外
其實父母的態度決定了一切
從小訂定良好的習慣及規範
隨著孩子越來越大
打罵處罰的情況應該是會越來越少
提供以下的文章供爸爸媽媽們參考(摘自好孩子育兒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