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爸爸媽媽學的事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轉載自馬偕小兒科黃瑽寧醫師部落格裡的文章

「過新年,大團圓,橘子紅包壓歲錢,吃了糖果嘴甜甜!」

    這是我家兒童繪本裡的吉祥話,唸起來挺有韻味的不是?但我卻對詩詞的最後一句話很有意見!唉,我知道講有關零食的話題猶如蜀犬吠日,但又不得不多「吠」幾聲,看能不能喚醒大家對台灣零食文化的重視。

    在我的門診,十位家長有九位知道零食或飲料對孩子的健康不好,但對其造成的傷害了解程度卻僅止於「蛀牙」,「影響食慾」,「肥胖」等等,這實在是低估了零食對孩童造成的影響程度。

    一般零食,糖果,或飲料的成份當中,最吸引人的三個成分,就是糖,色素,和人工甘味劑。糖提供了甜味,色素提供了五彩繽紛的視覺享受,而人工甘味劑則賦予了香味,造就了「色香味俱全」的舌間享受。我想應該沒有人還天真的以為,這些零食是用「天然的水果」加工製成的吧?別開玩笑了。

愛英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1 培養良好生活態度與習慣,加強生活自理能力、應變能力。

 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遠大於學校教育,若平日家長能注意孩子良好生活態度與習慣的培養,發展健全的自我概念,良好的人際關係,那將是將來孩子日後學校生活適應的本錢。

 

2. 奠定基礎學習能力

愛英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當孩子哭鬧時...我們能做什麼...

3省思V.S.教養良方

不乖……

第1省>> 是他太調皮?還是你已經累了?

玩跟鬧是每個人小時候的共同成長經驗;〝玩〞是為了探索世界、學習生活,而〝鬧〞通常是孩子遇到問題的一種表現,因為孩子的個性不同加上父母的衡量標準後,孩子就會被貼上「乖or不乖」的標籤。

每天必需搞定三個孩子大小事的親職專欄作家彭菊仙表示:「當你要求易動孩子做到易靜孩子的乖巧,本來就是天方夜譚。而且仔細想想,孩子每次不乖都令你抓狂嗎?」如果答案非也,那麼問題反而是出在大人身上。

【教養良方1】勿在不適或疲勞時陪孩子

「媽咪平日也要照顧自己(尤其月經前後脾氣易躁),身體不適時耐性會降低,很多情緒失控都發生在身心過勞的情況下。」彭菊仙說,此時可請其他家人陪孩子或讓孩子自己玩,親子間盡量從事不需教導或互動的事情。

黏人……

第2省>> 是他太超過?還是你一心多用?

不論媽咪有無上班都會有個人事或家事需要忙,但幼兒不一定能理解和配合;尤其雙薪父母能陪孩子的時間不多,孩子當然會希望見到妳時能與妳一起玩。

「專心陪他、融入他的遊戲中,妳才能在親子相處中找到陪伴的樂趣,更重要的是滿足孩子被愛的需要,以及藉機觀察孩子、了解孩子每個階段成長的需求。」彭菊仙提醒媽咪最好不要一心多用,如果妳經常一邊陪孩子玩、一邊上網或看電視,孩子是感受不到妳愛他的,這樣孩子容易沒有安全感和自信心,而且也會有樣學樣,做事不專心喔。

【教養良方2】至少騰出專心陪伴的時候

忙碌的父母可能認為:陪孩子就是要跟他耗時間、教導他一些生活認知,所以當孩子漸漸長大,父母會給予玩具並期待孩子自己玩,而教導的事就留給學校老師或才藝班。

彭菊仙以為:「雖然給孩子的時間多寡不一定等於親子間的感情疏密,但每天至少要有溫暖的眼神、肢體的擁抱、愛的言語關心等。」陪伴時間不多的父母尤其需要找出一件專一對待的事情來做,像是幫他洗澡、陪他睡前閱讀等都是不錯的親子互動。

學不會……

第3省>> 是他成長慢?還是你收成提早?

很多父母都有興沖沖買一推教具想教學齡前孩子學習123、ㄅㄆㄇ、ABC,甚至唐詩、三字經等,但在幾次教導或者看見同齡孩子比自己孩子熟練後,便斷定自己孩子可能沒有那方面的潛能等。

彭菊仙表示:「孩子5歲以前,父母最好不要去評估孩子的學習成績,可以多給刺激和環境,讓他在生活中不斷重複和累積,要把孩子的成長時間拉長。其次,媽咪要做孩子的引導者而非主導者,孩子的學習興趣遠勝於一切,尤其學齡前孩子的發展有明顯的敏感期,孩童本身即有強烈的主導性。」至於孩子學習成果如何,和教導者的方法及態度等都有關係,不可一言以蔽之。

【教養良方3】挑戰孩子的本性可不好玩

從古至今,為人父母莫不有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的心情,功利主義後更是恨鐵不成鋼的父母比比皆是。

對此,生養三個孩子的彭菊仙說:「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鋼,有些孩子不但天生不是鋼,連鐵都不成,充其量只是鐵絲,而鋼、鐵與鐵絲各有其功能和存在的必要性,天生我材必有用,父母想扭轉孩子的本性,通常只會搞得兩敗俱傷。」

愛英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為了讓品德教育扎根落實,所以上學期開始便印行了《弟子規的讀本,希望建立起品德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,可愛的孩子們在老師的一字一句解釋下,了解怎樣才算是孝順,孝順是教育裡的最基本,所謂百善孝為先,比方說: 「父母呼,應勿緩,父母命,行勿懶,父母教,須敬聽,父母責,需順承。」,父母呼喚的時候,要及時回答,不拖拖拉拉等很久才回應,父母有事交代,也不可推延偷懶,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道理,是為我們好,必經恭敬聽從,做錯事,父母的責備處罰,應當虛心接受,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傷心生氣。光是這短短一小則的孝順教育,就十分首要且必要,因為世風日下,社會資訊又過於快速爆炸,反而應該從最基本處進行孝順禮貌,並且唸讀學習弟子規,來端正品行、確立規範。

 

  《弟子規》是清代李毓秀所著,依據其內容採用《論語》學而篇第六條:「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汎愛眾,而親仁,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」的文義以三字一句,兩句一韻編纂而成,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,來教導我們品格、次序與德行,由於它朗朗上口,孩子們在念誦時,十分容易定下心來,並且刺激腦力,增進記憶(4~6歲可是記憶的黃金爆發期喔),雖是古文,內容卻算淺白,也可豐富孩子美麗的辭彙語句,當然最重要的是配合班上的老師逐字逐句解釋,去確實明白可為、可不為的是非判斷、價值衡量,教導孝順、友愛、禮儀、信用、謹言慎行。

 

    在每日園裡的唸誦、釋義、舉例,幼兒小小的純潔心靈可是漸進開始有孝順的輪廓,而禮儀德行也悄悄萌芽了呢!等年紀漸長,深植的規範就會拉引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前行,當然弟子規不是只有唸誦明瞭,其實爸爸媽媽也可以跟著幼兒一起共讀討論,來場閱讀與情感的交流喔!更重要的是,身為父母更應該以身作則來教育下一代,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結合,影響才能更深遠確立,也才有意義。

愛英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對付愛發脾氣孩子最有效的方法

許多父母會抱怨自己孩子的脾氣壞,稍不如意,就大發雷霆,他們很想尋求一種解決這種情況的方法。專家表示:孩子脾氣壞很大程度上與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關,也與父母的性格有關,糾正可參考下三個方面:


在發脾氣的孩子面前,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,表現出自我克制的氣度
說白了,孩子的脾氣是慣出來的。對於孩子無緣無故地發脾氣,作為父母絕對不能無原則地退讓。置之不理是比較好的處理方法。要讓孩子體驗到,他的行為根本不解決任何問題;觀察、瞭解一下孩子在什麼情況下發脾氣,針對孩子的想法,多與孩子溝通。這樣,他遇事時就會逐漸減少發脾氣的次數。
如何面對調皮的孩子,父母該做什麼呢?開始時,不要立刻限制孩子的活動。面對孩子,父母此時能做的也許只是需要一點點特別的關注。當你冷靜下來後,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,總有一個方法會見效的。

愛英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如何給孩子最好的規範與良好的習慣
其實父母的態度決定了一切
從小訂定良好的習慣及規範
隨著孩子越來越大
打罵處罰的情況應該是會越來越少
提供以下的文章供爸爸媽媽們參考(摘自好孩子育兒網)

愛英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因為教育知識的普及

現今的父母越來越以開放的態度教育孩子們

可是當頭痛待修正的行為出現時

處罰又往往成為不得已的方式之一

然後再回歸為獎勵,如果孩子某部分呈現了成熟與得宜。

獎與罰的蹺蹺板平衡

愛英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